1st Post

08
Feb

致距离高考100天的自己

今天是2024年2月28日,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

2020年的9月份,我进入了高中,但是由于家庭或者学校环境的种种原因,我在读完高一之后,休学了一年,然后第二年,也就是2022年,我继续跟上了下一届的高二,但是可惜也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然后和学校申请了保留学籍,在家自学……

这两年经历了很多,但是当然,肯定学习压力,学习氛围都是没有学校内好的,很多人对我评价不一,有的人说我逃避同学,有的人说我不想上学,有的人觉得我考不上大学了,可能对我来说,高中生活确实挺折磨人的吧,写不完的作业、没有自由的高中生活、一节接着一节的课程、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这是我所厌恶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初中学习那么刻苦,成绩那么好,然后上了高中之后,我的内心崩溃了,真的特别抗拒继续在学校的生活,不愿继续受到“应试教育”的毒打,但是脱离了学校,又很迷茫……

这两年在家其实也在学习,稍微学习课内课程,然后去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比如大学的一些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什么的,然后也去考了一些证,学习python编程考了计算机二级python,然后又去北京考了普通话证书,然后在去年刚过18岁生日的时候报了驾校考了驾照,然后又考了无线电操作证书……可能对我来说,真的更喜欢或者说更偏向于学习些偏向实用性的,专一型的知识。学习高等数学、学习开车考驾照、学习python编程考计算机二级这些,比起高考的六大科目,杂乱无章的知识点,一个接一个的答题模板解题套路,很多条条框框生拉硬拽的知识,让我感到很恶心。

同时,在学校所谓的那些同学关系,我也是非常厌恶,因为我喜欢地理,报了物化地的班级,但是可惜班级学习氛围不是很好,班级很乱。再加上我是休学一年之后跟上的,所以在班级也总是遭受排挤的那一个。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学关系,让我在这段时间,压力山大,苦不堪言,所以可能对我来说,我不想要多么高的分数,现在,我只想快一点逃离高中,快一点熬过这最后一百天,迎接我的大学生活。

这两年来,因为脱离了学校,所以我的生活很自由,经常去不同的城市,这两年来,去了七八次北京,三四次上海,三四次长沙,一两次广州,然后又去了重庆、哈尔滨、天津、汕头,很多很多城市,然后上半年也在武汉待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也在那段时间认识了我现在的女朋友——刘佳欣。她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和我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沮丧和迷茫。然后这两年我为了机场的音视频素材,以及为了视频的合作创作,我也去了很多次其他城市,专程去各地的机场去录制相关的音视频素材,录制vlog视频。总之这两年,我经历了很多,至少我觉得是比同龄人要经历了更多,经历了更多社会上的人和事物,对为人处世,社会的水深火热,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实我的内心挺累的,经历了很多,顾虑的也就很多,所以常常会感到迷茫。

这两年的时间,别人从高一到了高三,我可能是在原地踏步,我很羡慕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生活,但是我也不后悔我逃离学校的这个选择,因为,我不想做应试教育的奴隶,可能这话挺幼稚的,可能我自己都觉得挺幼稚的,这和前几年在高考考场上写作文大肆批判应试教育的那个狂放考生又有什么区别呢?没什么区别,但是我就是受够了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这两年,学校的知识没学多少,但是一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偶尔在家学习,然后去各地旅游,为了制作视频奔波,为了考证考级奋力学习,然后也做过不同的兼职,干过几段家教,打下这些文字的同时,这两年那些点点滴滴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I ONLY LIVE ONCE

是啊,人这一辈子,活在这世上,为了什么呢?为了上个好高中?高考考个好大学?那考上好大学呢?考研?读博?然后呢?出国留学?然后呢?找工作?现在的社会很残酷,又很现实,我也深知,成绩就是学历,学历就是敲门砖,但是可是我已经做出了这个抉择,脱离了学校将近两年的时间,我的成绩可能也大不如前,这次的一模考试,在补课班测试了一下,总分也就只有差不多500分左右,可能我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我也必须接受,因为这就是我两年前做的选择,难道我在家自学比学校学的还要好吗?怎么可能,那是我痴心妄想。但是我觉得,可能对我来说,我觉得用我这十八岁的青春年华,逃离了这个学校的狭窄社交圈,去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物,去学习了一些我自己真正喜欢的一些知识也好,兴趣爱好也好,其实我觉得,我这青春,就值了。

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再过半个月我又要飞一趟郑州,再过一个月我又要飞一趟上海,甚至高考完之后我又要马上飞一圈上海、首尔、釜山、济州岛,为了制作视频,为了收集机场素材。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不务正业,都距离高考就那几十天了,怎么还不好好学习还出去飞,可能这就是我的人生选择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吧。

我最近开始在各个视频平台发布我每天的学习vlog视频,可能也算上了一个短期的学习区up主,但是可能和那些主页上写了“目标690分”、“目标是人大”的那些学霸up主不一样,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了那么高,现在学校在二轮复习,那我也报上各科网课在家自己复习,在家自己刷题,我深知,我不适合高考的考试模式,我不适合高中的学习模式和知识体系,我现在只想赶紧度过这一百天,早日逃离题海。我想考上上海的一本,华东师范考不上,那上海师范总能考上吧,上海师范都考不上的话,实在不行去立信总行了吧,总不可能一模考500分,然后高考就考个四百来分吧,那要真的这样子那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要,啊哈哈开个玩笑。总之我现在自我认知很明确,在仅剩的这一百天,怎么办?从500分提高到600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从两三百分提高一百分很容易,从500分提高到600分可能真的有点吃力,报的那么多网课,到高考之前也是很难听完的,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套卷要刷,还有那么多专题要整理要复习,很难很难,很累很累,每天从早学到晚,晚上背单词,写单词,写古文,抄写作文素材,写到手疼,写到眼花,可是还要逼着自己继续写下去,因为我知道,就算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那我也要努力度过这最后一百天,稳下成绩,稳下心态,早日熬到我踏进高考考场的那一刻,我就离胜利,不远了。

网上很多人在贩卖焦虑,但是也不是贩卖焦虑,现在就业好难啊,985、211毕业的学生,工作几年之后可能月薪也才刚刚七八千,现在社会生存压力越发巨大,政治经济不断动荡,我们这些00后到底该何去何从,是安于现状,还是奋力一搏、逆天改命?我想我不知道,我对自己现在的规划就是,考个上海的一本,然后通过插班生考试,升到华东师范,如果失败了,那就失败之后再想吧。为什么我这么喜欢上海呢?可能是一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华东师范的书签别针还有笔记的礼盒?或者是陆家嘴独特的风光?还是国际宽体飞机齐聚的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或者可能是上海独有的可以逆天改命的“插班生政策”?可能对我来说,插班生考试确实会比高考简单一点,理科插班生考试只考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诶,虽然难度肯定是高了,但是更加针对性了更加专一了,真的更加喜欢高等数学而不是高中数学,特别是改革之后的高中数学,之前学一堆数列、导数、圆锥曲线、解三角形,一堆一堆的技巧和大招,炫技炫翻天就不说了,现在改革之后最后一题竟然要出竞赛难度?看了很多模拟卷,最后一题都是出的什么?高数里的定积分、线性代数里的增广矩阵、向量空间、还有初等数论里的费马小定理?这是干什么呢?出题人飞了?出个题爽飞了是吗?我们总觉得国外的数学很简单,人家初中高中的试卷也就是我们中考的难度,然后人家考试还能带计算器,甚至公式都给你。但是人家数学为什么比我们要发达?可能就是,我们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看了一下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题,哪怕只看了数学科目,也很让我震惊,对标国内大二的难度,真正锻炼思维。而不是像我们的题一样,变来变去,毫无实用意义,只是答题技巧和解题大招的堆砌,而我们终将成为题海战术的炮灰。

不论结果怎样,高考是考了五百分也好,三百分也罢,不还是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吗?高考只是人生中第一个坎罢了,迈过它,之后的路还很长。

无悔青春,无悔这高考最后一百天。

谨以此致两年前的我,以及,面对高考时候迷茫的那个我。